找到相关内容6582篇,用时45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异种基因转殖的伦理争议及佛法观点

    在动物与病人之间吾宁取令动物死而病人活之一途这依然符合“较小恶原则”。但请问:何以证明让动物为人而死是伦理上的“善”或“较小之恶”?是人的“神性”还是人的“理性”?如前所这些用以证明人类优...、医药成品与器官来源。   进以即使暂置动物效益于不顾而将科技“禁区”的底线设定为“人类”但吾人依然要质疑:主导整个基因转殖科技的难道只有“人类本位”的价值观吗?虽然相关企业一再声称这是...

    释昭慧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6544590914.html
  • 神会与妙悟

    无法认知世界的真谛惟有直觉冥会才能入其就里与道合一使心灵得到自由。《庄子·秋水》中云:“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庄子认为语言与意会...方式来把握。在对诗的鉴赏时六朝人也往往用“神会”之类的概念来说明。《世说新语·文学篇》载:“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   东晋...

    袁济喜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1991571.html
  • 试述三论宗的二谛义

    堕入偏邪失于正理。龙树与提婆出世造论的目的就是破洗一切有所得的病令其毕竟无遗。不论大乘、小乘、内道、外道、有文作义及无文构造凡心有一毫依得有一句定相皆悉洗涤令彼毕竟清净而不净既去净...”。如来依二谛说法所依是于谛说法是教谛。至于于、教两种二谛对比《二谛义》卷上说:“于谛是失教谛是得何者?于说者有于凡是实有空于圣是实空此空有于凡圣务实是故为失也。言教二谛者如来...

    慧然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43591589.html
  • 仁寿舍利的“感应”分析

    林泉栖托不预僧伦逃名永逝莫测其终。这些僧人有的本身即很神秘譬如仁寿元年分送到隋文帝诞生地大兴国寺的道密精通佛理与西梵文同时还“习方艺”“异术胜能闻诸齐世”;而分送舍利到亳州的昙良...   仁寿舍利的“感应”分析   北京大学 李四龙   中国佛教史料里保存了大量的舍利信仰资料。内心的信仰原本是一种隐秘不显的个人体验但是这种舍利信仰竟以最直露的方式呈现给公众...

    李四龙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6554292052.html
  • 辽代佛学的圆融思想

     原夫如来一代教海虽文言浩瀚理趣渊冲而显之与密统尽无遗。显谓诸乘经律论是也密谓诸部陀罗尼是也。爰自摩腾入汉三藏渐布于支那。无畏来唐五密盛兴于华夏。九流共仰七众同遵法无是非之人析修证之...禅教、台贤、性相的一致。   (一)禅教一致   在现存的辽代著述中鲜演、志福都强调禅教的一致。   鲜演继承宗密的禅教一致思想认为禅宗传心之旨即华严佛证之门:“用以心传心之旨者即达磨...

    李勇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6555892095.html
  • 禅的少林寺 武的少林

    少林寺还真熬到了“永久”。与少林寺同时代的3万余座寺院至今能存几所?不过跋陀时代的少林寺可能还相当简易。   跋陀的聪明在于他观出了嵩岳的“山相”开创了今天名震世界的少林寺。不过他...   禅的少林寺 武的少林   少林寺一禅一武闻名世界。   开创少林寺的是一位印度高僧跋陀;但真正奠定少林基业的是另一位印度高僧达摩。达摩面壁九年终成禅宗初祖。禅宗以心拴心...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1793143.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完)

    入法身菩萨亦如是。神通之力未成就故若修如意者便得随意所作。   又修〈如意章〉中若人欲劫寿者便得如意不言住寿也。如阿毗昙中说有阿罗汉以施得大辐德愿力转求增寿便得如愿。所以者何?是人於诸禅定得自在力愿智、无诤三昧、顶禅等⑩皆悉通达以先世因缘寿将尽为利益众生故余福因缘转求长寿便得如愿。如檀越欲施比丘多种食之物而是比丘有游行因缘不须此物善喻檀越:汝以好心...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1993150.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八)

    法华经》毕竟空设有退转究竟皆当作佛。③佛说退者意欲令菩萨当得直道始终无退。如《般若波罗蜜·不退品》④中说。又须菩提:世尊菩萨退为以何法退?色阴退也受、想、行、识退也?佛言:不也。离五阴有退也?佛言:不也。须菩提:若不尔者云何有退?佛为须菩提渐以明《法华经》义故。   注释   ①见《大智度论》卷十二。有人向舍利弗乞眼舍利弗只好给他一只眼睛。乞者拿著眼睛在舍利弗面前闻闻...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093151.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五)

    阿弥陀佛语是菩萨欲来生我国者常念我数数常当守念莫有休息如是得来生我国。」   ④实相:指不依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真理。鸠摩罗什把实相当作如、真如、法性、法相、真际、实际的同义词即是佛...法性故名为菩萨未有圣果。乃至道场诸佛以一切智无量法性故尔乃出菩萨道以论佛道也。   注释   ①《放光般若经·建立品》:「须菩提:『世尊有佛无佛法性常住耶?』佛言:『如是!有佛无佛...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193154.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四)

    所愿以毕佛亦说阿罗汉末後身灭度。菩萨闻已於阿罗汉道则有畏。今略说二因缘故佛有此说:一者秘《法华》义故多令众生乐小乘法得於解脱;二者欲使菩萨直趣佛道不令迂迥。所以者何?阿罗汉...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四)   ⑧《杂阿毗昙心论》卷一:「触入者十一种谓四大及七种造色。七种造色谓涩、滑、轻、重、冷暖、饥、渴。涩者粗强滑者细软轻者不可称重...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193155.html